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将( )作为分类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 )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在批复事故调查报告后( )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新招录的、换岗的、离岗( )以上复岗的或者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材料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接到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后,应当( )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可能造成的危害。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 ),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
生产经营单位未进行风险分析与防控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 )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撤职处分之日起,( )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事故调查组组长单位应当在事故结案()内,组织开展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抢险救援时间超过30日的,应当在抢险救援结束后()内重新核定事故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