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安全的问题上,找到事故的致因,明确不安全行为,正确处理人-机-环-管问题,这是预防和处理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1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中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1分]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其中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1分]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分]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保持不增加,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1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雏形,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安全生产管理之中。[1分]
关于强制原理的含义,就是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1分]
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广义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包括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其完整性,使得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在本质上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1分]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1分]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正确T 13861),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和设备造成伤亡、损毁,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1分]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1分]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1分]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受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1分]
承包商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的薄弱环节。[1分]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化、标准化管理,对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施工设备、工器具进行检查确认,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查和管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