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城里上学。在新学校里,小杰因打骂同学受到学校政教处的批评 教育,后被转介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小李与小杰会谈后发现,小杰常常误会同学的语言 和行为,缺乏足够的自我觉察。为了帮助小杰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小李的下列做 法中正确的是( )。
14岁的女孩小花智力发育迟缓, 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因家长监护不力,半年前遭受性 侵。在侵害者受到公安机关处置后,小花被转介到某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魏开始为 小花提供辅导与陪伴服务。此时,小魏最宜开展的工作是
某社区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携手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社区 ”,拟在社区 培育成立多个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下列工作中,属于志愿服务活动策划阶段的是 ( )。
某老旧社区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环境卫生状况令居民不满。为了改善该社区的环境状 况,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一起组织社区居民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 ”,促成“三社联 动 ”,组织社区居民讨论通过了《社区环境卫生改善实施方案》,并就具体事项做了分工, 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上述社会工作者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层次和形式是( )。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的开展,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拟与新星社区共建社区志 愿服务“时间银行 ”。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依据布雷德绍需求分类法进行社区需求分析时发 现,对于建立“时间银行 ”,该社区有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规范性需求,但没有比较 性需求。上述 需求分析结果表明( )。
针对某村妇女参政议政意愿和能力较低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配合村委会换届工作,推动 妇女参与村“两委 ”选举。社会工作者最适宜开展的工作是( )。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项目团队在某社区开展服务已近一年, 他们以各种方式动员社区 居民参与项目活动,社区居民也感受到参与项目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 精力。但在项目中期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发现社区居民参与效果不佳。从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因 素角度来分析,该社区发生上述情况可能是因为社区居民( )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有些患者在确诊后常会变得紧张和焦虑, 有些患者因需要终生服药、饮食控制,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阶段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 题,伴发自暴自弃和情绪低落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应首先提供的服务是 ( )。
某施工现场发生意外事故,一名伤员被送至医院急诊部。因该伤员伤势较重,陪同人员 心情急躁,觉得医护人员行动迟缓、救治不力,与医护人员发生争吵,出现过激行为,妨碍 了救治工作。此时,急诊部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做法是
某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工作者小曹发现,很多精神病患者担心一旦有过入院治疗经历就会 被贴上标签, 日后很难摘掉“精神病人 ”的帽子,其家庭也不得不面对普遍存在的社会偏 见。针对这一情况, 小曹应开展的服务是( )。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某医院急诊室每天都会接诊很多怀疑自己染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没 有明显的症状,但对照典型症状后又自觉有类似症状,因而十分焦虑,对医护人员的解释也 将信将疑,产生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一现象说明,医院急诊室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 对象进行( )。
在“大健康 ”的理念下,“ 院后阶段 ”是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有 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完成“ 院中 ”治疗后,进入社区康复阶段时会产生困扰,曾经的创伤性 治疗和隔离状态使他们在康复期出现严重的心理阴影乃至抑郁倾向。针对此类患者,医务社 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某工业园区与地方政府联动采取包机、包车接送等全 程“点对点 ”方式招聘新员工,以缓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招工难困境。社会工作者协助企 业做好新员工心理支持、新环境适应、子女就近上学等服务,提升职工的心理满足感,从而吸 引外来务工人员来园区就业。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做法,属于职工( )。
企业社会工作者小郑拟为新入职的员工开展环境适应支持小组,以协助他们应对入职压 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此小组工作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社会工作者小刘在某企业调研时发现,部分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新技术缺 乏热情和主动性。小刘联合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邀请本行业 获得“大国工匠 ”称号的劳模讲述岗位成才的故事,开展青年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小刘开展 的上述活动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