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纠纷,将对方打伤,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成为社区矫正 对象。赵某参加公益劳动时,常被社区居民指指点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老李发现这一问 题后,在社区中举办了社区矫正专家讲座,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矫正知识,以改变居民的偏 见,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老李在上述社区矫正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 )。
新入职的矫正社会工作者小杨对如何处理遵守保密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存在困惑, 向督导请教。督导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协助小杨厘清保密原则及其界限。下列情景 中,小杨可以打破保密原则的是( )。
老张戒除毒瘾已满三年,他经常参与同伴演讲活动,是当地禁毒部门优秀的同伴志愿 者。近期,社会工作者小赵发现老张一改常态,多次缺席应参加的活动,遂对老张进行了个 别访谈。在访谈中小赵了解到,老张因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同伴 志愿者,却做错了事,实在无颜面对信任他的家人、小赵和民警,悔恨与愧疚的情绪一直缠绕 在心头,甚至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为预防老张再次以毒品麻痹自己,协助老张学习以自 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小赵合适的做法是( )。
老肖因公致残,入住荣军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老肖既要忍受身体的疼 痛,又要面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社会支持网络的重建等问题。社会工 作者对老肖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评估,认为他的问题与需求是多元的,且融合在他的日常生活 中。上述老肖的问题和需求在其生活中呈现出( )的状态。
社会工作者在与前来求助的军休干部进行沟通时,运用“合作的语言 ”技巧与服务对象交 流。下列社会工作者的表述中,运用了该技巧的是( )。
某军休干部管理与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小宋设计了“岁月如歌 ”生命回顾小组工作方 案,为军休所的老干部提供服务。小宋采用分享老照片的方式帮助军休老干部重温在部队时 取得的人生成就,引导他们分享现在的欢乐时光和幸福生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力所能及 地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小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 )。
小王患有精神分裂症,经过住院治疗,进入康复阶段,但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给小王 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很少与外人接触。社会工作者小夏拟采用医疗救助的方法为其提供服 务。小夏在社区先后策划组织精神健康宣传周活动,整合各类资源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属 提供精神健康照顾知识培训,招募志愿者与小王结对帮扶。小夏的上述工作属于医疗救助社会 工作中的( )。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社会救助外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救助站和城市管理部门合作, 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辖区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该社会工作者的外展服务属于 ( )。
社会工作者小林在入户走访评估时发现,刘阿姨的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但 刘阿姨并没有提出申请。刘阿姨认为自己虽然出行需要坐轮椅,行动不便,但依然有动手能 力,希望能自食其力,为就读初中的女儿做榜样。对此,小林适宜的做法是( )。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策划了“幸福门 ”一站式救助方案,计划通过评估了解服务对象的 现实情况和需求,运用危机干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摆脱急难困境 ;运用增能方法提高服务对象 主动脱贫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居民个人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倡导居民自助互助 ;依托社会 组织直接为有需要救助的居民提供服务。上述方案属于( )。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某村开展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绘 制“ 民情地图 ”时发现,村民大伟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前几年的车祸中致残,家庭生活陷入 困境,成为村里的低保对象。大伟因为“吃低保 ”一直觉得抬不起头,不愿与村民来往 ;因为 家里穷,夫妻间常争吵。针对大伟因身残致其家庭贫困的处境,小王协助大伟及其家庭的最 有效途径是( )。
王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十几年来靠在城市打零工为生。王女士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今后找一个“好工作 ”;儿子很听话,也常干家务,就是不爱学习,这让王女士很担心,遂向 社会工作者小付求助,希望小付帮助儿子改变。根据家庭社会工作为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小 付面对王女士的诉求,适宜的提问是( )。
14岁的大壮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奶奶相依为命。最近,大壮因厌学情绪严重与奶奶 冲突不断,无论奶奶怎么劝说,大壮都不想去上学了,于是奶奶向社会工作者小宁寻求帮 助。小宁遵循家庭处境化原则为大壮和奶奶提供服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老王夫妇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本地就业,遭到女儿强烈反对,在几次激烈争吵后,女 儿竟不辞而别。痛苦的老王夫妇向社会工作者小强求助。为了帮助老王夫妇理解女儿的想 法,改善与女儿的关系,根据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小强适宜的做法是鼓励 老王夫妇( )。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孟发现很多高三学生十分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既缺乏清晰的目标,又不 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升学和就业的抉择。为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性需要,小孟最适宜的做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