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
下列选项中,综合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的是( )。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其中,对“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表示,要“为人类幸福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伟人都志存高远,创造了辉煌的人生。这说明了( )。
公民个人强化环境意识,更加主动地学习绿色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亲近自然,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养成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多种一棵树、少丢一次垃圾、增加一次绿色低碳出行、杜绝各种奢侈消费,以高度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这些体现了( )。
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认定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为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不断取得更大成绩,这种理想信念主要属于( )。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启示我们,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正确的态度是( )。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创造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故土山河、热爱骨肉同胞、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是( )。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运动,从全民族抗日到“抗美援朝,保卫国家”,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的( )。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 )。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千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原则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对于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来说,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是( )。
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对待职业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熟人还是生人、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这是职业道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