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 )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 )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确定。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未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告知应急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处( )以下的罚款。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 )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 )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 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 ),方可投入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 )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对( )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处( ) 以下的罚款。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信息(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