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波澜壮润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必须保持的党的作风是(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其原因主要是( )。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 )。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
1950年至1953年春,土改在新解放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相比,这次土改在政策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 )。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复时期中心任务是( )。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 )。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10月结束。这一运动旨在( )。
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 )。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及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以下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形式是(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以下不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的是( )。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其中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