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以后,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对应的是( )。
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所采用的方法是( )。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是“要将满洲政府所有压制人民之手段、专制不平之政治、暴虐残忍之刑罚、勒派加抽之苛捐与及满洲政府所纵容之虎狼官吏,一切扫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要( )。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其中,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序幕的事件是(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毛泽东说过,“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这里之所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是因为它( )。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
喊出“振兴中华”的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但是,革命果实被窃取,“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从主观方面讲,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从根源上讲,在于( )。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辛亥革命则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两者的共同点是( )。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力《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选内容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