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重大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或者开展()或者执行其他危险性任务时应当预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分析与评价 安全警戒、专业保障、薄弱环节、处置能力和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因素,以及社情、舆情对行动安全的影响()。
高风险训练科目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分析与评价 协同计划、装备性能、模拟环境、安全警戒、保障条件和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因素对训练安全的影响()。
其他危险性任务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分析与评价 专业保障、安全警戒、现实威胁、薄弱环节、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对任务安全的影响()。
组织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通常采取()综合研判等方法进行,可以共同分析评估、得出结论,也可以分别评估、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等内容。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环节、事故发生概率、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措施办法等。
组织安全风险评估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等级,对安全风险()进行管理,从组织、制度、技术、应对措施等方面加强管控,采取隔离危险源、运用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组织安全风险评估,应当着眼保证圆满完成作战训练等任务,防止消极保安全的行为()。
开展安全检查,应当落实()基本要求:
随机组织安全检查,应当()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安全检查内容包括():
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时,应当重点监管各级人员思想动态、保密措施落实、舆情监测处置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情况,列出()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问题。对担负安保任务的,应当督导其在坚决完成任务的同时加强自身安全防护。
在执行重大灭火救援作战、重大演训行动等任务时,应当全面了解掌握任务性质()潜在风险、保障条件,重点监管行动安全的薄弱环节以及安全预案、风险评估、安全措施等落实情况。
执行涉外和跨国(境)灭火救援作战任务的,还应当督促指导所属人员落实涉外活动保密规定、尊重国际公约和()。
在干部调整、人员补退、极端天候(超气象条件)、卫生防疫等重点时段,应当重点监管()落实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