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女,24 岁。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 年 3 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自 1978 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 37.5°C.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 年 3 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病情反复。 初诊 3 月 1 日。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 37.4°C ,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夹白较腻,脉浮紧。二诊(3 月 3 日) :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尚有轻微发热,
小腿内侧烫伤,皮肤溃烂。纵观诸症发现:发热、头痛、恶风、有汗,
李某,男,35 岁,消瘦面白。鼻塞三年,时有头痛,恶风、恶寒明显,无汗脉浮而无力,容易感冒。腹诊:腹肌弹力中度,皮肤不干。
患者,女,35 岁,公务员。患者消瘦体弱,自幼以来经常扁桃体肿大而发热,也易发伤风头痛和胃肠疾病,多能用中医药及时地治疗。此次被反复发作的风疹干扰,屡治屡发没有消停。西医诊断为荨麻疹,进行抗过敏治疗,然而疗效并不理想,服药期间荨麻疹不出,停药则马上复发。半年来反复发作,痛苦不堪。前医曾经用过荆防败毒散、桃红四物汤,没有收效。后来服用桂麻各半汤一周,反而更为不适。经人介绍前来受诊。2010 年 5 月 19 日初诊:刻诊所见,全身散在性淡红色丘疹,丘疹发作没有规律,发时瘙痒难忍。患者消瘦肤白,恶风无汗,皮肤干燥、舌淡苔薄白,脉浮弱。腹肌菲薄紧张,肚脐部悸动应手,
任某,男,50 岁。自不惑始,常有腰痛神疲、头晕耳鸣、阳弱早泄、夜尿频数之状。四处寻医,皆同声曰肾虚。自度己年长于妻,似亦有理,由是滋阴补肾,然数载中或汤、或丸其效甚微。去年夏初,复增头右侧出汗(左侧无汗),左手麻木,杂治不愈,于 2006 年 1 月 26 日求诊。患者面白体胖,若睡眼惺忪,身着厚衣,然天不甚冷也。舌质淡,苔薄白。询知易感冒,不发热,微恶寒,胃纳可,口不带不渴,大便溏,日二行。诊其脉,沉滑尺弱。触其腹,腹软无压痛。
陈某,女,45 岁,明望村人。素有慢性肝炎,胆囊炎,常在门诊治疗。今感冒四日,发热 (38.5℃),头项强痛,牵及背膂,转侧不灵。自汗出,微恶寒。胃纳一般,二便清调,口不渴。舌淡红润少苔。脉象浮滑。观其脉症,
张某,女,43 岁,教师。学生高考事务繁多;日无寸闲。考后集训时,又饮食不洁,患赤白痢疾,经中西杂治,下痢得止。然饮食不思,见食生厌。四肢倦困,精神日益不支,荏苒两月之久,渐步虚劳之途。医见腹背恶寒,冷则腹胀、更不欲食,用理中辈温中祛寒不见效应;复因发热汗出,五内俱焚,心烦不寐,投滋阴清热剂,亦无济于事。望其面色萎黄少华,形瘦骨立,仿佛弱不胜衣。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询知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稍劳便肢体颜面水肿,睡眠不佳。大便三四日一行,口干不欲饮。腹诊心下悸动,切得脉象弦细。观其脉症
董某,男,45 岁,干部。年前盛夏,乘车赴并,车内闷热,遍体汗出,开窗取凉,因而中风。当晚,右臂酸痛不已。服药、理疗,杂治一年不愈。视其舌,淡红润泽。诊其脉,沉缓带弦。饮食二便,一如往常检阅病历记录,所服之药,西药有芬必得,有奈普生;中药有独活寄生汤,有附子汤,有活络效灵丹加羌活、川芎。今将三方逐一分析:独活寄生汤所治之痹,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之,即具有行痹之游走痛,痛痹之冷而痛,着痹之沉重痛等特点,并与肝肾亏损,气血虚弱之症共存者;附子汤所治之身疼痛,系少阴病阳气虚弱,水湿不化所致,必有四末不温,水滑舌,沉细脉等症状;活络效灵丹所治之疼痛,为瘀血阻遏经脉,必有痛位不移,日轻夜剧,如锥如刺等瘀血症状。
樊某,男,78 岁,余师之叔也。自 6 年前脑梗塞后,一直大便干秘,6~7 日一行,时需开塞露以导,改习以为常矣。近半月余背热难耐,心烦易怒,上午 10~12 点,下午 5~7 点尤显。子夜汗自出,恶风寒,头皮有走窜感,足冷抽筋。胃纳不馨,口干不思饮。夜多小便,寐甚差。望其满面耆斑,扶杖而行,一派桑榆之景。闻其言语謇涩,重语喋喋。诊得脉象弦缓。观其脉症,
高某,女,36 岁。右眼干涩两周,有感冒史,曾在他院治疗无效,1990 年 3 月 20 日就诊。检查:右眼远视力 0.6,近视力 0.6/30cm。球结膜混合充血(十十),角膜中央见点状灰白色浸润,2%荧光素染色(十十),角膜知觉减退,KP(一),房闪(一)。兼见鼻塞流涕,恶风汗出,舌质谈红,苔白滑,脉浮缓。诊断:右眼单疤病毒性角膜炎。
周某,男,62 岁,1972 年 9 月初诊。1970 年 3 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四两左右,大便每每十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刻诊: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
周某,男,52 岁。上腹部疼痛已两月余,午后疼痛较剧,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靠输液维持。钡餐造影诊断为:胃小弯溃疡,伴有胃炎、胃痉挛。曾用解痉镇痛等西药稍缓解,后渐无效。又予中药补气、健脾、调胃等汤剂,效果不太明显,病情日渐加重。诊时见:面色苍黄,形体羸瘦,心悸气短,冷汗自出,言微语颤,自觉上腹疼痛,痞胀不已,触之则濡软无块。脉象微弱,舌淡苔薄。
张某,女,32 岁。某日突觉上腹剧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急去医院诊治,放射科报告:胃扭转。需施复位手术。患者不从,邀余治疗。
女,71 岁。形体瘦小,脸色白中带青,痛苦貌。患者 2007 年春节至今一直腹部胀痛不适,海门市人民医院曾怀疑为不完全性肠阻,而近日在南京市八一医院检查未见明显肠梗阻征象,B 超检查肝脏小囊肿,腹中积气多,其他检查无异常发现。内科治疗乏效,医生建议剖腹探查,患者拒绝,希望中医治疗,于 2007 年 7 月 21 日初诊。就诊时患者腹部胀痛不适,多食后加重,大便干结如栗,腹肌偏紧,唇舌暗淡苔薄黄。
王某某,男,46 岁。患菌痢,未彻底治愈,缠绵变成慢性痢疾,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排便甚急,不及入厕,便污衣裤,登厕后,又排便不爽,下重难通。大便不成形,有红白黏液。诉下痢以前,觉胃中有一物,往肠子里下砸,这时就必排便,急不可耐,伴有腹痛肠鸣等症。观其所服之方,寒如苓连,热如姜附,补如参术,涩如梅诃,尝之殆遍,迄无所效。切其脉沉弦而滑,舌红苔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