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 )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单位对( )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 )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 )的责任。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 )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 )监督检查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 )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 )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 )提出处理意见。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 )方可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 )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 )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