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的时期。
到1956年,国营经济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个体经济占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这说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在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又充分考虑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学习甚至照搬()的做法。
1956年4月初,毛泽东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6年9月召开的()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
1964年底,我国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经济建设中,内地战略后方以()为重点的建设迅速全面铺开,地方“五小”工业迅猛发展。
1973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以()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
(),第26届联大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
()年底,被中断十年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27.3万人被录取。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