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追求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只有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建立良好的(),才能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孔子强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推崇"仁爱"原则。以下语句中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以及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是()的表现。
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道德的()。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全盘否定与全盘肯定。今天,回顾历史,观照现实,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正确的态度应是()。
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
"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
人生的内容与社会活动密不可分。下列选项中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