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秀”出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1个月的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
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所强调的新三民主义( )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观点吻合的是( )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这反映出 ( ) ①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④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需要相结合
从1867年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1861年,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富强之术”。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开始对日本明治维新史做深入研究,在他购得的日本书中单政治一门就有《国家学》、《政治学》、《万国政治史》、《英国政治谈》等国家政治学的26种、政体书6种、有关议院的书40种。在此基础上他写成了《日本变政考》,是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著述。由此反映出 ( )
“五四”时期出现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湖南的新民学会、北大平民教育演讲团、天津的觉悟社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表明 ( )
近代中国发生过多次论战,如中学和西学、改良和革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探讨(20世纪30年代)等,这些论战 ( )
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为实现此目的孙中山提出(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