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mm,困难条件下不大于()mm。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线形。
正线道岔对向设置,无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或道岔顺向布置时,道岔间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m。
正线曲线与道岔间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6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相邻两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8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指根据线路及其各部件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对钢轨、道岔、扣件、无砟道床、无缝线路及轨道几何形位等按相应周期进行的全面检查和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线路检查设备,提高()质量,加强线路设备状态分析,指导线路维修作业。
线路上临时插入的短轨,不得短于()m,不得连续插入,且必须尽快恢复。
岔后到发线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超高不应大于15mm,顺坡率不应大于()。
高速铁路应设置(),以满足修理作业要求。
应加强曲线、道岔、()、无砟轨道结构及过渡段的检查和养护维修,加强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检查和管理,保证线路质量均衡、稳定。
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级。
有砟轨道应根据设计采用相应()型混凝土枕,轨枕配置标准为每公里1667根,均匀布置。
道床板或底座沿线路纵向分块设置,间隔缝为()mm。
有砟轨道设计行车速度200~250km/h(不含)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应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