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发病的病因是:
患者女性,35岁,自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近2年。平时月经量多,生育1胎,小孩1岁半,自己哺乳喂养。无其他疾病史。体检:发现皮肤、唇黏膜、甲床苍白,心率100次/分。 RBC3.15×1012/L ,Hb75g/L,MCV69fl,网织红细胞1.8%,白细胞5.3×109/L, 血小板120×109/L ,尿三胆(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试验阴性,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下列哪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本病的诊断意义最大:
本病对症治疗后,下列哪项指标对观察疗效最好:
女性,29岁,一年来面色苍白,乏力气短。检验: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55g/L,MCV 74fl,MCH 20pg,MCHC 300g/L,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红细胞淡染区扩大。 初步诊断最可能为:
下列实验室检查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可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是:
进行血清铁代谢检查,有可能出现:
女性27岁,头晕乏力2年,近3个月加重。检验:血红蛋白56g/L,骨髓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 进一步检查显示,幼红细胞内铁粒明显增多,环形铁粒幼细胞占25%,则可能为:
最不可能为:
若该患者骨髓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幼红细胞内铁粒减少,骨髓象显示: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质量少,边缘不规则,最有可能为:
男性,45岁,1个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1周前无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黏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0.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成熟淋巴细胞74%,血小板15×109/L,网织红细胞0.3%,骨髓象细胞增生减少,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该贫血属于:
进行骨髓铁染色,有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