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安全理论大致分为经典理论、新时代理论。
“本质安全”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宇航技术界。
我国的本质安全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煤矿领域的研究。
本质安全是内在的预防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其实质是队伍建设、电网结构、设备质量三个核心要素的有机统一。
电网建设质量和设备质量是本质安全的保障。
国内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初步建立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
海因里希法则属于安全生产现代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属于安全生产经典理论。
海因里希法则是阐述企业人员中存在个别人员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
安全生产的现代理论是基于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建立的“事后型”安全认知。
安全意识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每名员工都是本质安全的参与者、实践者、贡献者。
德国学者库尔曼认为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这里所指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但不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