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管制单位在评估管制容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等。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中交通管制容量,确保交通量与()管制容量相一致。
如交通流量需求预计会超过可以提供的管制容量时,管制单位可以采取流量管理措施,调节交通流量,确保空中交通安全。
各管制单位应当定期复查管制容量与流量的关系,每年不得少于()次。
()负责指导全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
出现下列情况时,各管制单位应当开展管制容量估工作:( )。1.管制间隔或运行模式发生改变;2.管制运行规则或程序发生较大改变;3.特情发生时;4.空域、扇区、航路航线、进离场航线及飞行程序发生较大改变;5.管制新技术应用;
()负责全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及涉外流量管理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各管制单位发布的管制容量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少于()年。
空中交通管理规划过程是流量管理实施的前置过程,时间范围根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而定,通常需要提前( )年以上。
空中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主要的内容包括:()等。
( )阶段,通常在运行前二至六个月开展。
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为7类,其中,()类为管制空域。
管制单位和运营人应共同开展战略规划,包括对下一航季的需求进行审议,评估何处或何时可能出现超出管制容量,并视情采取下列措施,属于()阶段工作。
标准气压高度6000米(含)至标准气压高度20000米(含)属于()类空域。
预战术阶段 (飞行前流量管理),通常在运行前()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