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髙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播,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晚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宗教代道德”的传统。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弟子有若说之用,和为贵。”孟子说 。”“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为和解是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 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比较,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过去的规划更多的是追求“国强”,而“十二五’ 规划则更多强调“民富”。以下举措不能体现这一亮点的是()。
单选题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人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单选题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包含了以下哲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单选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 )。
单选题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不仅带来极端气候灾害,还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水资源的安全。同时,全球生态也更加脆弱,农业生产风险加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性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单选题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国家拥有的()。
单选题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单选题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